Sunday, November 06, 2011

香菇雞肉粥

材料:白米兩杯、水18杯(註一)、棒棒腿四支、香菇適量、米酒兩大匙、油少許、薑一小塊切絲、鹽適量。

作法:
1.燒水。
2.棒棒腿去皮去骨,待步驟1水滾後將骨頭放進滾水,轉小火(約30分鐘)。
3.米略加清洗後,以清水浸泡(約20分鐘)。
4.香菇以清水浸泡,泡開後切絲。
5.雞腿肉切丁,加入米酒、薑絲、鹽兩茶匙,抓勻。
6.將步驟3的水濾掉,加入少許油與鹽兩茶匙,以手抓勻。
7.待步驟2的水滾後,加入步驟6的米,轉大火,加入步驟4的香菇。
8.待步驟7的水滾後,加入步驟5的雞腿丁(去薑絲),以小火煮約30分鐘,期間須偶爾攪拌以防黏鍋底。


備註:
1.米和水的比例約在1:7到1:10之間,依個人喜好而定。
2.若是買不到米酒可以其他蒸餾酒類代替。
3.若是買不到台灣或日本米,可以義大利或西班牙短種米代替。
4.若是買不到香菇可以自己喜歡的菇類代替。
5.棒棒腿應該是英國最便宜和較無腥味的肉類,是窮留學生的最佳選擇。
6.作法的順序已盡可能善用時間,只有步驟6到7之間可能有一小段空檔。熬一鍋粥可能需要一小時,但可以吃上一星期,也不失為懶人食譜。
7.若是在台灣,我會在步驟2加入黨蔘、步驟7加入枸杞。

Sunday, May 22, 2011

足球與國際禮儀

每逢春暖花開之際便是體育賽事醞釀的時機。在英國這樣一個事事皆講階級的國家,就連運動也有階層之別,例如英式橄欖球(rugby)便是上流社會的玩意,而足球(註一)則是工人階級的運動,於是乎左派熱血青/壯/中年自然要支持屬於工人階層的運動囉!話說我剛到英國之時,對於足球的認識僅止於世界盃,對歐洲各國的足球俱樂部毫無概念。在過了復活節假期(註二)後的某天,正值眾人如火如荼準備期末考之際,忽然收到了樓友N約大家去交誼廳看Champions League冠軍賽的郵件。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啥玩意於是乎繼續埋頭苦讀,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聽見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禁不住好奇下樓看看,發現英國的兵工廠(Arsenal)射進一球,然後我所有拉丁裔的樓友全都面色凝重。中場休息時我問了面帶憂色的智利樓友M是不是支持巴塞隆納(Barcelona),出乎意料之外她竟然回答她不支持任何一隊,況且兵工廠也很棒。這樣違背她臉色的反應讓我心生好奇,於是決定下半場繼續觀看球賽。

正在我專心觀看球賽之際,隔壁一位老兄突然轉頭問我「妳支持哪一隊?」我一時愣住不知該怎麼回答,看看左右的人海,試探性地回答:「England?」沒想到這老兄可能正好是英國人(註三),顯然很高興我支持英國但還是很虛偽地說:「其實這也不是英國隊啦,也是有很多外國球員。」剛好我從新聞報導聽說了Thierry Henry這號人物,於是便隨口回答:「對啊,像Henry就是法國人啊,他真是厲害啊。」這位老兄大概以為兵工廠勝券在握,心情很好地繼續說:「其實巴塞隆納也是很厲害啦。」事實上巴塞隆納的表現確實很好,於是我大表贊成:「巴塞隆納真的很厲害!」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此時巴塞隆納射進一球將比數追平,全場為之瘋狂,而這位老兄再也沒閒情逸致閒聊了。終場前十分鐘巴塞隆納又進一球獲得冠軍獎盃,交誼廳中有一半的人留下來瘋狂慶祝,而這位老兄則是悻悻然離開了。這場我在英國觀看的第一場球賽給了我一個啟示,就是大家對於自己支持的球隊彷彿不太會大肆張揚。而在我受夠了英國的鳥氣之後,巴塞隆納這支球隊自然也成為我心目中的第一強隊!

兩個月後我搬到一間更大的宿舍,裡頭有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而這時在德國舉辦的世界盃讓我真正意識到個人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表現需要小心謹慎。在這種國際比賽場合,身邊的人很可能來自於場上的代表國,於是乎不論是支持哪一國都必須注意措辭、謹言慎行。舉例而言,某次預賽是英格蘭對上某國,當時交誼廳中有個東方面孔的小夥子拿著英格蘭國旗揮舞,只要英格蘭表現不錯就興奮地狂揮十字旗,搞得交誼廳中的氣氛逐漸降至冰點。一個東方面孔的人再怎麼說也不是道地英國人;現場有可能是英國人的樓友都沒拿出國旗揮舞了,一個外國人是在那瘋狂個甚麼勁?這場球賽最後結果我早忘了,只記得這個小夥子終於感受到氣壓下降、默默地收起英格蘭十字旗,而比賽結束後大家則是不發一語各自走回寢室。

支持某國都已經搞得如此尷尬,更何況是不支持某國。話說我的德國同學2008年歐洲盃八強賽之前邀請大家下注;這小子也不知是發了什麼失心瘋,竟然在信末補了句:「看看德國隊表現得多好,不像荷蘭。」敝系可是有不少人來自荷蘭,其中包括一位頗有國際聲望的資深教授!幾天後這小子寄了則取笑德國人英文的短片,本山人猜想可能是他在系上被痛宰了,不得不略表道歉之意。那屆冠軍賽是德國對上西班牙,想當然爾我當然支持德國的對手囉!沒想到當天樓友J竟然邀了法國和德國朋友來看比賽,於是乎大家一致決定要幫德國加油,害我得演出雙面人戲碼,在德國錯失入球機會時大嘆可惜,其實內心暗暗鼓掌叫好。正在我擔心或許就此人格分裂之際,樓友J顯然受Torres的美色所迷惑而逐漸偏袒起西班牙了,而拜Torres之賜我也省了在那假惺惺地作戲,不必對德國隊輸球扼腕嘆息。Torres,我感謝你!

這些看球賽的經驗給了我多元文化的震撼教育,也讓我領悟了全球化時代的運動家精神。國際運動賽事實上便是軟性外交舞台,因而輸贏並非目標,過程才是重點。君不見歷屆世足賽每每有令人咬牙切齒的混漲判決(註四),然而由官員越俎代庖當場抗議裁判的卻只有台灣。有趣的是,運動場往往以自己獨特的因果輪迴來伸張正義。例如2010年世足賽英國對德國,Lampard射進的一球快速滾出門框外而裁判沒判進球,而這個情節與1966年西德對英國的冠軍賽如出一轍,因而這個被沒收的進球被稱為「44年後的報應」。英國倒是坦然吞下敗北(話說回來他們自己前幾場的表現也太差),就連火爆浪子Rooney也很有風度地向對手握手致意,看來這個國家也倒不是完全無可取之處。

連結(註一):足球除了在美國被稱為soccer之外,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叫做football,所以國際足球協會才會叫作FIFA。
(註二):英國大學一年有三個學期,第二個學期到第三個學期之間為復活節假期,相當於我們的春假,第三個學期則是考試與交作業時間。
(註三):當時我還沒辦法從口音推斷這個人打哪來的。
(註四):最著名的例子大約是2002年世界盃韓國與義大利的十六強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