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5, 2008

David Harvey談馬克斯主義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他討厭簽名這種行為,因為他認為這是洞穴時代原始人類奪取戰利品的野蠻行為的遺跡(註一)。愛因斯坦很可能是正確的,但他的評論有兩個盲點:首先他對原始社會的刻板印象深受現代主義所影響,忽略了現代社會比起原始社會不僅相差無幾可能還更惡劣;再者他沒有分析戰利品的意義,包括社會層面、物質層面以及心裡層面對人類的影響。說來說去我只是在替自己合理化「要簽名」這種行為罷了。就在我感嘆馬克斯主義式微後的不久,很感人地聽到David Harvey精神奕奕地保衛馬克斯主義,讓我在感動之餘特地買了本網路上隨處可以下載的書就是為了要跟David Harvey要簽名!(註二)

說起來我當初會來讀XX學很大部分也是因為David Harvey的緣故。2002年冬季在美國即將揮軍伊拉克山雨欲來風滿樓之際,David Harvey接受敝系邀請到台灣演講。余乃一介不學無術之徒,在此之前自然未曾聽聞他的大名,結果引來外系某同學驚愕的評論:「你是唸激進XX學的,怎麼會沒聽過David Harvey呢?」此語一出讓敝人對自己的孤陋寡聞感到無比羞愧,當場決定起碼要去見一見大師尊容,結果這場演講竟出乎意料之外地振奮人心。老實說我對於正式的演講內容沒多大興趣也差不多忘得一乾二淨了,但在後半段問答時間他提到美國之所以能將列名邪惡軸心的國家妖魔化很大部分是由於美國民眾根本連這些國家在哪都沒概念,而人們越瞭解一個國家就越不願意訴諸武力干預,因此XX學家在這方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也應該多帶入批判的觀點。此語一出讓當時參與反戰行動的我深深為之動容,馬上在網路上訂購兩本他的著作並且決定他日若重回校園必定要讀XX學。

而就在我感嘆馬克斯主義式微之際,David Harvey又再次鼓舞我重拾對人性光明面的信心。這場座談會是紀念Ralph Miliband的座談會,講者理應都是馬克斯主義者,然而這位從前可能是馬克斯主義者的Meghnad先生竟公然唱衰馬克斯主義,聲稱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成長都該感謝資本主義,因為只有資本主義才能帶來科技娛樂等等人們的物質享受。除了這位講者之外,主持人也迫不及待地表明自己並非馬克斯主義者,而台下某教授也忙不迭補上一刀質疑馬克斯是決定論者(註三)。對於這些閒雜人等的莫名其妙觀點David Harvey自然都一一辯駁了,例如他以當下的金融危機來質問主持人是否希望他的後代活在這樣一個每過一段時期便爆發金融危機的社會裡,真是結合最新社會動態的淺顯易懂又有力的反駁。

然而讓我困惑不解的是,當Meghnad先生唱衰馬克斯主義之時,竟然還獲得不少掌聲,我還真不懂這些鼓掌的人若是不認同馬克斯主義何必特地在寒冷的夜晚不躲在被窩反而去參加這場座談會。不過在會後照例在會場外有賣書和簽名活動,簽名隊伍排得最長的果不其然是David Harvey,而沒人要找由馬克斯主義者變節為自由主義者的騎牆派Meghnad先生簽名,由此可管窺兩派人氣之一斑。光是教授資本論四十年這點David Harvey就不知培育了多少左派人才,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風骨絕非利欲薰心見風轉舵的偽左派可望其項背!

註一:已經忘了是在哪看到的了,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註二:這場座談會邀請David Harvey、Leo Panitch和Meghnad Desai討論馬克斯主義,詳情請見此: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LSEPublicLecturesAndEvents/events/2008/20080821t1207z001.htm
註三:這是我第二次在倫敦XX學院聽到馬克斯是決定論者這樣的言論。倫敦XX學院最大的問題是為批判而批判,因而往往跳過基礎理論背景僅談對此理論的批判,乍聽之下很睿智但往往是金絮其外敗絮其中。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歷史唯物主義研討會

余乃一介不學無術之徒,對於學術活動向來是敬而遠之,沒想到因緣際會下竟然在英國發表了生平第一篇學術研討會文章。說起來我會去報名這個研討會原本是預期這個研討會並不那麼學術的;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這個研討會不僅十分學術,與會者還大多都來頭不小。會場外有不少攤位在賣書;而在我聽完第一場之後,赫然在這些攤位上發現不少發表人的著作,三天下來才發現這些與會學者大多著作等身,再次證明敝人果然十分不學無術兼孤陋寡聞。或許由於與會者多為資深學者,每個場次都可見到這群人滔滔不絕地發表言論,台上台下或者唇槍舌劍或者一派和諧,但總之青年學子都沒什麼發言的機會。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敝人雖然沒參加過研討會但也當過研討會苦力,但這種研討會成為教授同學會的情景我倒還是頭一次見到,也不知是特例還是常態。

這個研討會既然是由《歷史唯物主義》期刊所舉辦,主題自然是推廣馬克斯主義了,然而三天下來我感到的卻是馬克斯主義的式微。舉例而言,某個場次的主題是全球商品/價值鍊(Global Commodity/Value Chains,GCCs/GVCs),而這個架構是華勒斯坦為了研究十九世紀以前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所發展出來的分析架構,一開始是為了回應1945年以前是否有全球資本主義的這麼一個辯論。與會兩篇論文一篇談巴西的農業,一篇談非洲的咖啡價格是怎麼在市場上決定的,但兩篇都沒什麼涵蓋到「全球」這個面向。接著令我更震驚的是,那位談咖啡的發表人竟然分析了一堆美國商品市場中咖啡被競標的等等過程之後,得意洋洋地宣稱GCCs的問題是它沒有分析「價值」的理論。我的天老爺啊,這個架構是華勒斯坦提出的,它的價值理論自然是馬克斯主義啊,也就是價值是工人創造的啊!同時華勒斯坦也提出「剩餘價值」往往被誤植為「附加價值」,而第三世界農產品價格到了第一世界完全變調的現象他們批判為「不平等的交換」,你怎麼能說他們沒有分析「價值」的理論呢?

說起來這個世界已經變得很怪了。一個世紀以前歐洲國家到其他國家掠奪資源賤買貴賣叫做殖民主義,資本家生產一塊錢成本的商品在市場上賣十塊錢叫做剝削,因此世界各地有反殖民、反剝削的運動蜂擁而起。反觀現在,在非洲花一塊錢生產的咖啡在美國可以賣十塊錢,而人們不但不批判這是新殖民主義、是剝削,反而研究起這一塊錢為何從非洲到美國會變成十塊錢,而這九塊錢利潤現在也不叫做剝削率了,而是叫做「附加價值」(value-added)。這種言論在一般場合聽見也就算了,畢竟自古以來價值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向來是左派和市場派之間的鬥爭,然而在一個談馬克斯主義的研討會竟然出現此種比市場派還要市場派的言論,讓我實在忍不住抓狂暴走,這下大約又得罪了不少人。

我不懂的是,為何全世界的消費者似乎都變得溫良恭儉讓了起來。舉例來說,英國Amazon的價錢比美國Amazon要貴上許多,然而Amazon是網路購物公司,它可能從同一個地方運送同樣的商品到美國和英國,因此進貨和倉儲等等的成本是相同的。但人們對此卻似乎不以為意,因為人們似乎以普遍認為商品價格應和當地消費水準而非生產成本掛鉤。更赤裸裸的例子是DVD;DVD的生產成本差不了多少,但電影公司想從高收入國家榨取更多利潤,因此用區碼來管制DVD在國際間的流通,所以便宜的四區DVD到了一區先進國家就等於飛盤一張。商品價格已經嚴重和生產成本脫鉤了,為何消費者不反抗呢?

說到反抗,這也是這個研討會一個低迷的地方。說起馬克斯主義,那當然是實踐和理論一樣重要囉!在場無論是著作等身的學者或是青年學子似乎都對於實踐不感興趣,讓我深深感到馬克斯主義的式微。到底馬克斯主義對當今的青年學子而言有什麼意義呢?對整個學術界又有什麼意義呢?或許今天馬克斯主義仍一息尚存的原因是這些著作等身的學者仍有一定的號召力;但除了偶像崇拜之外,我感覺不到身邊的青年學子對馬克斯主義有一絲一毫的興趣。但矛盾的是,既然對馬克斯主義沒多大興趣,為何又會尊敬那些馬克斯主義學者呢?

說起來這個世界已經變得很怪了,已經脫離我的腦袋瓜可以理解的範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