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五穀輪迴之所

何謂「五穀輪迴之所」?廁所是也。這是我小時候看《西遊記》時很喜歡的一個比喻。過去我曾經用放大鏡檢視都市裡的公共廁所,仔細思索什麼樣的廁所設計對使用者最友善。公共廁所的設計與配置可是一門大學問。我有個姪子小時候在火車的廁所裡打不開厚重的門,門外的我等了半天才聽見他著急的哭聲;有天帶這個小姪子去公共男廁時更是尷尬,不知該帶他進去還是在門外等。過去我主要是以性別的角度來衡量廁所,一直到最近我才開始從知識論與本體論的角度來思索廁所的存在。什麼是廁所的本質?什麼是廁所存在的意義?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我有兩位同學在同一個田野地點做研究,原本約好一個月去一次的,但同學B偷懶耍賴只想兩個月去一次竟然還被批准了,同學G卻還得每個月去一次,然而系上基於安全因素又不能讓G獨自做田野調查(註一),因此G只好開出優惠條件,負擔一切食宿費用還加上開車接送,希望能找到田野幫手。基本上我一看到田野地點是在英國南部Dorset海邊就自願報名了。那可是英國著名的度假勝地,有中世紀城堡、峭壁、牛羊、天鵝、和稻草屋,據說哈比人的故鄉就是Tolkien參考這裡的田園風景描寫的。有人負責安排住宿、包三餐、泡茶、還開車到門口接送,而我只要坐著等人付錢,可不是連續劇裡千金大小姐的生活嗎?難道說我出運了?!結果事實證明「我沒那種命啊,輪也不會輪到我」;就在我沈醉於沿途的美景、第一次踏上這個田野地點之際,一項晴天霹靂的消息預告了我接下來幾天的慘劇。

「這裡沒有廁所喔,你要上廁所的話跟我說一聲,我告訴你去哪上。」
「再說一次?!」

G說他第一次聽說印度人用手吃飯時以為那是開玩笑的(註二),而我很想說我一直覺得他說要在野外上廁所是在開玩笑的。G言之鑿鑿地說系上的老師同學到這裡來做田野都得在野外上廁所沒一個例外,但我從頭到尾沒相信他的話,一直到第一天傍晚入住青年旅社後我和同房的室友M閒聊,M很自然地說當你要上廁所時你就得去上啊!我的天老爺啊,到底在野外上廁所是常態還是我被資本主義都市文明荼毒得太嚴重了?為什麼他們對於在野外如廁這件事可以這麼泰然自若呢?

仔細一想,攀登聖母峰的登山好手是不可能在山上建廁所的,那他們想上廁所時該怎麼辦呢?在北極做冰河研究的科學家也不可能在冰河上建廁所,那他們想上廁所時又該怎麼辦呢?雖然越想越覺得在野外如廁才是自然之道,但我還是想出千百個理由來抗拒在野外如廁:萬一牛跑過來吃草那我不就曝光了嗎?萬一我剛好選到天鵝下蛋的地點被母天鵝攻擊怎麼辦?萬一被蜜蜂或毒蜘蛛叮到屁股昏倒在地那可不是糗大了?想著想著我又違背了世界和平的承諾開始了種族歧視的邪惡念頭:在耶穌剛復活沒多久時中國人就發明了紙耶,在歐洲各蠻族砍來殺去血流成河黑死病到處蔓延時中國人已經在用草紙如廁了耶,人之所以異於禽獸不就是因為人類不會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小便嗎?

最後我還是沒能擺脫資本主義都市文明的荼毒,堅持絕對不在野外如廁,但同時我也付出了沈痛的代價。為了控管體內廢水含量,我只好忍痛少喝水,最後竟然達成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都不需如廁的終極目標,我真是為自己的泌尿系統感到驕傲啊!但這項田野需要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都泡在小溪裡,因此我的感覺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溪水就在咫尺然而我卻一口也不能喝(淚)。就在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中,我開始思索廁所的本質與廁所存在的意義。廁所乃五穀輪迴之所是也,也就是世間萬物最終回歸自然的一個場所,那麼在野外不是更合適嗎?但下次要我在野外如廁我辦得到嗎?To pee or not to pee, it’s a question。尿或不尿,這是個大問題啊!

註一:基本上這根本莫名其妙到極點,這兩人的研究是指導教授研究計畫中的一部份,這田野要做三年的,但指導教授卻只批准其中一個人可以兩個月去一次,另一個人基於安全考量又不能一個人去,我還真懷疑這研究要怎麼做下去。
註二:我想他聽到的全文是印度人用右手吃飯、左手如廁。
註三:相片為田野地點之一,請自行想像在樹下與草叢裡如廁的感覺。

Monday, September 01, 2008

英式喜劇

英國這個國家也是有優點的,例如它的電視喜劇我就挺欣賞的。雖說comedy這個辭一般都翻作喜劇,但由於大部分的節目都不是「劇」,因此叫作搞笑表演可能還比較貼切,同理可證comedian一辭與其翻作喜劇演員不如叫做搞笑專家或賣笑藝人。英國這個國家雖然欠缺飲食文化,對於搞笑倒是很講究的,在分類上就有satire(諷刺劇)、sitcom(情境喜劇)、spoof(愚弄劇)、以及standup(單口相聲)等等各種不同的搞笑類型。在這種種類型中我最欣賞的是新聞搞笑節目,其中讓我最讚嘆的是第四台的「Bremner, Bird and Fortune」以及BBC2的「Mock the Week」。

英國的第四台真的就叫第四台(Channel 4),與台灣不同的是只此一台別無其他99台。「Bremner, Bird and Fortune」這名字聽起來很鳥,不過這是這個節目三位搞笑專家的名字,google一下就可以見到他們的倩影。這個節目是政治諷刺型態,以模仿秀為主、單口相聲為輔,而這三位搞笑專家最強的本領就是可以把全球主要領導人講話的神情都模仿得維妙維肖。講個他們表演過的笑話,在希拉蕊表態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後,記者問(假)柯林頓倘若希拉蕊當選總統,在伊拉克問題上他會怎麼建議希拉蕊,此時(假)柯林頓語重心長地回答:「這真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這表示我們未來兩年還會交談……」(註一)

這三位仁兄雖然挖苦國際政治以搏君一燦的功力令人激賞,但這個節目大多是預先準備的,難以表現搞笑專家的臨場反應,因此敝人認為BBC2的「Mock the Week」還是更勝一籌。這個節目名稱相當簡潔有力,總之就是一堆搞笑專家一起嘲弄過去一週內發生的新聞,然而搞笑規則卻相當高難度。例如「頭條新聞」(Headline News)這個回合就結合了猜謎與搞笑,一開始會打出一張新聞照片配上新聞標題的縮寫,要現場搞笑專家一邊搞笑一邊猜謎。例如有一回是英國首相布朗和美國總統候選人Barack Obama的合照,底下的縮寫是「B. O. T. E.」,有人猜是「英國揭發最老的一對雙胞胎」(Britain’s Oldest Twins Exposed),答案是「Obama的歐洲之旅」(Barack Obama Tours Europe)。另一回打出的照片是布萊爾和布朗的合照,標題的縮寫是「B. M. C. B.」,謎底是「布萊爾的備忘錄批評布朗」(Blair’s Memo Criticises Brown),有人猜「布朗精神徹底失常」(Brown’s Mental Complete Breakdown)。要一邊故意猜錯一邊搞笑一邊思索正確答案還得符合規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外一個叫「這是答案,問題是什麼」(This is the Answer, What is the Question)的回合同樣是新聞藝術的結晶。例如有一回答案是「1,433天」,這是距離倫敦奧運的天數,有人猜問題是「俄羅斯說今天會撤軍,實際上他們何時會撤軍」;有一回答案是「60,000」,這是F1老闆Max Mosley性醜聞的民事賠償金額,有人猜問題是「Max Mosley對老婆說了多少次自己是去參加變裝派對」。在這兩個新聞回合的答案揭曉之後,搞笑藝人便可以自由發揮,對這一週的新聞加以嘲弄一番。這些搞笑藝人不僅熟知世界新聞,一般而言還對上流社會與自由主義深痛惡絕,不僅相當敬業還挺有頭腦與骨氣。

從他們的搞笑內容裡也可以一窺英式幽默的原則。在我粗淺歸納出的原則中,第一項是對於反對的事物固然要大大加以批判,對於自己贊成的事物也要幽默一番。例如提到美國選舉,固然大家都支持Barack Obama,但本節目頭號冷面笑匠Frankie Boyle的支持法是「McCain太老了吧,看Obama怎麼掛會比較有趣吧,你想看一個人死於幾碼外屋頂上的狙擊手還是死於第二型糖尿病?」第二項原則是對於自己的失敗固然要加以諷刺解嘲,對於自己的成功卻不能大肆慶祝而要幽默一番。例如北京奧運頭幾天英國隊成績一片慘綠,節目最年輕的搞笑專家Russell Howard便說「只要是非洲國家有能力參加的運動項目英國全都沒指望」;而在英國在自行車與划船項目獲得優異成績之後,另一冷面笑匠Hugh Dennis便說「有人說英國只能在坐著的運動得冠,但是這是只有人類才能得冠的運動項目;以游泳來說,人類怎麼可能游得比鯊魚還快?」

大概是由於本節目太受歡迎,總是位居BBC iPlayer榜首,因此現在在YouTube差不多可以看到所有的節目了。大家可以從第六季第八集(今年八月底最新一集)開始往回看,看多了就可以體會英式幽默的精髓,總之就是「黑色」兩個字是也。

註一:This is a tricky question…… It assumes we will be talking in the next two years……
註二:相片為Brick Lane上塗鴉,改天再來介紹這條街以及倫敦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