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2, 2005

星際大戰三部曲上映

在星際大戰三部曲上映後,影評人也開始紛紛發表意見,可惜負面影評似乎佔大多數。許多影評人批評星際大戰的劇情幼稚,更有許多科幻作家表示,人類科技日新月異,自星際大戰問世三十年間的科幻小說與電影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於此際方推出前三部曲可以說是歹戲拖棚。

的確,這部構思於三十年前的電影與小說有許多構思不夠嚴謹與細膩,特別是對於外星生物的想像,仍然停留在以地球生物為參考標準的階段。然而星際大戰和同時期的其他科幻電影,例如「2001太空漫遊」一樣,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也表達了那個時代對於未來的想像。

我對星際大戰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在第二部曲中,機械人C3PO與R2D2跟隨主人造訪機械兵團製造工廠那一幕。由安納金天行者親手打造的人形公關機械人C3PO在第一眼看到大量製造機械人的工廠時十分震驚,脫口而出「machines making machines, how perversive」這樣的話,令人莞爾。



C3PO與R2D2是兩具能自行思考並有喜怒哀樂的機械人,特別是饒舌的C3PO情緒起伏相當大,比人類更像人類。而工廠大量製造的機械人部隊,在盧卡斯的詮釋下則是呆頭呆腦、反應遲鈍,在接受外界訊息之後還要在程式庫裡搜尋一番才能計算出下一步該進行的動作。

同樣是機械人,由人類親手製造的便具有人工智慧,未免太不合常理。然而對照盧卡斯生長的年代,便不難瞭解他的想法。在工業革命之後,越來越多的機器取代了人類的工作,也因此英國在1811-1816年發生被稱作「盧德運動」的紡織工人暴動;紡織工人認為機器取代了人類害得他們失業,便憤而砸毀被他們視為元兇的機器。

這種對於機械取代人類的恐慌至今仍存在,因此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世界經濟大蕭條的1970年代,盧卡斯對於「手工」與「大量製造」會有這樣的看法,一點也不令人意外。而三十年後的人們可以重新探索當時的社會情境,也是件有趣的事。

Tuesday, May 17, 2005

數獨 SU DOKU

之前在日空的機上刊物裡看到過這個遊戲,不過當時大概是腦部缺氧,無法思考。今天玩了一下竟然欲罷不能,不禁想喊出:謎底啊,就讓它更加複雜吧!

一些數獨的網頁:
http://www.puzzle.jp/letsplay/play_sudoku-e.html
http://www.griffiths-jones.co.uk/sudoku/
http://www.timesonline.co.uk/section/0,,18209,00.html
http://www.sudokufun.com/sudoku.php
數獨解法教室

日本數獨遊戲 風靡英國

【2005-05-17 中國時報 第A14版╱國際新聞 潘勛 】
  通勤電車駛往倫敦途中,塞滿乘客的車廂鴉雀無聲,人人絞盡腦汁,沉溺在發源自日本的「數獨」遊戲中。「數獨」去年十一月由《泰晤士報》在英國推出以後,已風靡英倫,目前隱隱然有席捲全球的態勢。

  「數獨」遊戲規則容易,在縱橫各九道計八十一個方格內,填入由一到九的數字,使每一直行與橫列,都由九個數字組成,但不得有任何數字重複。為添增趣味及難度,每九個小方格組成的一個九宮格,裡頭也都是由一到九的不同數字。

  「數獨」遊戲吸引人的地方,在邏輯、數字與遊戲者的耐心匠心獨運的調合。《泰晤士報》專欄編輯哈維表示,「數獨」特出的地方,在規則單純,容易了解,但解答卻那麼複雜。該報推出「數獨」遊戲時,便有預感會受歡迎,但沒想到如此轟動。

  雖然遊戲目前以日本名稱聞名遐邇,但原始概念「拉丁方塊」,即每一行列中,數目或符號只能出現一次,早在十八世紀就由瑞士數學家歐拉設想出來。現代版的遊戲特出點,在九個小九宮格,日本雜誌出版商一九八○年代末期在一本美國雜誌上看到後帶回日本,「數獨」於焉誕生。

  然而,「數獨」開始跨向世界,始於一位在香港退休的紐西蘭裔英籍法官兼解謎狂古德先生一九九七年遊日本時,湊巧買到一本「數獨」遊戲書,而下定決心寫作電腦程式,造出數謎方塊。

  古德自去年開始供稿給報紙,他表示,原本報紙上都是填字母組字遊戲,所以「數獨」出現以後大受歡迎。雖然乍看像數謎遊戲,事實上它是邏輯類的動動腦。古德目前經營自己的網站,一天可產出數百則「數獨」,供稿給英、美、紐西蘭、南非至少十二家報紙,而且邀稿的報社數量不斷增加。

  古德表示,「數獨」已經傳到世界各地許多不同型態的國家,比如東歐的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目前與他接洽中的報社,還有波斯灣地區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西印度洋群島國的巴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