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01, 2016

倫敦鐵道印象(上)

在倫敦,鐵路的界線是模糊的。雖然市中心是以地下化的地鐵為主,但一旦到了郊區,同樣採用標準軌的地鐵和國鐵鐵軌便難分難辨了(註一)。火車也會認錯鐵軌嗎?有一回我坐上往東的地鐵返家,卻停在一個我從沒去過的車站。若以台鐵來比喻,就像從台北坐到八堵的電車竟然停在暖暖,於是只好搭反方向的列車回八堵。當時車上的所有乘客都不發一語默默穿過天橋來到對面月台等車,彷彿火車迷路是倫敦的日常。但其實冷漠才是倫敦鐵路的日常。

我對倫敦鐵路的第一印象始於維多利亞這個車站,而我在倫敦搭乘的第一條地鐵便是從這裡出發的維多利亞線。維多利亞車站(Victoria Railway Station)是個忙碌的車站,在全英國的流量僅次於滑鐵盧(Waterloo)車站(註二)。除了是東方快車的終點站之外(註三),這裡也是王爾德(Oscar Wilde)的劇作《不可兒戲》(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裡一個重要的地點,是主角人生的轉捩點。由於幼年在此的一個意外,使得任真(Earnest Worthing)的人生從悲劇變成一場鬧劇再變成一齣喜劇。

從維多利亞出發可以抵達伊斯坦堡,但我大多只在市區底下的管狀隧道鑽來鑽去,好像超級瑪莉。倫敦地鐵被稱為「水管」(tube)其來有自。狹小的隧道裡一面是軌道緊貼著牆,另一面是緊貼著牆的月台,在尖峰時間頗有令人幽閉恐懼症發作的潛力,要在離開市中心、駛出地面之後才稍微可愛了起來。我喜歡倫敦地鐵的一點是夏天沒冷氣、冬天有暖氣;車廂與車廂間的窗戶可以打開,行進間有風吹進來,頗有小時候台鐵通勤電車的感覺。


倫敦鐵路的票價基本上是以同心圓來劃分的,越靠近市中心(一區)越貴,在六區之內的地鐵和火車都使用同一套票價。學生買月票和年票有優惠,但要事先選擇區段,超出選定的區段就要額外付費。由於倫敦的悠遊卡(Oyster Card)有個每日吃到飽(daily capping)的上限,是以偶爾超出了範圍便要充分利用,可以趁機坐坐平常沒什麼機會搭乘的火車,到Angel Road尋找天使的蹤影、到Barking看看有沒有狗吠火車、到不知名的車站看看不知名的風景。倫敦的郊區倒是頗有遺世獨立的寧靜氣氛;低矮的二、三樓平房像骨牌一般整齊排列,少了高樓大廈的屏蔽可以看得好遠好遠。在回程的路上氣溫往往隨著夜幕一同降下,將白天喧囂的氣燄一併冷卻,而一盞盞亮起的微黃燈火則柔和了一切冰冷的稜線。此時從車內望出去的遠方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模型屋般不發一語,連嘈雜的倫敦也變得可親了。

倫敦的鐵路費率之昂貴據說是全世界之冠。以目前的票價來看,單趟的最低價格是一次6.5英鎊(約合300台幣或2.3個麥香堡),而當天吃到飽的最低票價則是12.1英鎊(約合550台幣或肯德基10塊雞全家餐)。這樣的票價據說比紐約貴三倍、比巴黎和東京貴四倍、比莫斯科貴十倍。通往倫敦以外的火車更是昂貴;短程動輒二、三十英鎊起跳,而長程火車的票價可以比機票還貴(很可怕不要問),是以我這等窮學生只能在月台垂涎它們的身影。英國火車不僅昂貴,連服務、守時性與清潔度也都惡名昭彰,而鐵路公司的一貫回應不外乎車站與車體老舊、維修保養費用不貲等等。這個蒸汽火車的起源地竟然淪落至斯實在令人惋惜,但向來喜歡挑剔英國的我竟然不忍苛責,因為我曾經見過火車維修的過程。

註一:標準軌是1,435釐米(4呎8.5吋),是世界上大部分火車使用的軌距,其來源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台鐵的軌距是1,067釐米,和日本一樣屬窄軌,而高鐵則是標準軌。原來高鐵的構想是台鐵提出的,但被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改成BOT案(就悲劇了)。

註二:滑鐵盧車站流量高的原因是之前這裡是歐洲之星的終點站;但隨著路線的更改,現在歐洲之星的終點站是Saint Pancras車站。歐洲之星是經由英法海底隧道行走於英法兩國之間的火車。我的法國同學說每個法國人一走出滑鐵盧車站無不氣得牙癢癢的。我懷疑由於英國在民主、藝術與美食等各方面都贏不了法國,因此當年刻意選了滑鐵盧車站來挫挫對方的銳氣。

註三:最早的東方快車從1883年開始只行駛巴黎至伊斯坦堡,要到1930年代才開始停靠倫敦。許多鐵路公司和路線都使用過「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這個名字,包括《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的那列火車,而「真正的」東方快車則於2009年停駛。目前從倫敦出發的東方快車全名為The 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 (VSOE)。關於東方快車的豆知識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喜歡《東方快車謀殺案》的讀者也可以考慮看看《月館殺人事件》。

No comments: